《红岩档案解密》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主编:厉华 编委会成员:陈建新、刘和平、刘立群、王庆华、徐康、蒲勤 编务:李葭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在本书序言中写道:“《红岩档案解密》是在红岩文物史实搜集整理和研究开发的基础上,将红岩历史人物、红岩历史事件比较全面地进行了展现。……红岩表现出的成长性使革命文物史料不断地被研究、开发、应用,红岩所独有的史料价值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新的角度、新的视野……” 从这段话中读者得到的信息是:此书不属于戏说历史或文学创作,是实实在在的史料、史志类书籍。但其中大大小小的错误失实之处,以及大量文学性的描写,让人在遗憾之余只能认为:作为史料此书不靠谱的地方多了点。下面将书中明显的谬误列举如下,限于本人学徒阶段的专业水平,免不了还有其它比较大的问题没有被发现,至于小的错误,例如前面“刘石仁”,后面又是“刘石人”之类忽略不计。 第28页——解放前夕,渣滓洞监狱被关押者的名单曾在香港《大公报》上公布,该消息就是由难友们委托被策反人员带出狱外的。由于委托被策反人员带信件的狱中同志已于“11.27”大屠杀时牺牲,致使送信人是谁永远成了一个谜。秘密集中营的情况被外界披露,徐远举非常慌张,于是在渣滓洞展开了一次大调查。当然,与难友们关系较好的刘石人与黄茂才也在被调查之列,但最后查无结果,也就不了了之。 第342页——在1949年春节后,由胡春浦、田一平、古承铄等人做的一份渣滓洞、白公馆被关押人员名单,托刘石仁携带到狱外邮寄到预定的地点。狱中同志企盼着地下党组织将这份名单设法在香港公布,以便国共谈判时作为要求释放政治犯的依据。这份名单刘石仁按照狱中政治犯提供的地址准确地寄出,不幸的是在国民党特务邮检过程中,这封信被发现。国民党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要求渣滓洞看守所所长李磊严密追查,是谁泄露了关押政治犯的名单,狱医刘石仁,看守黄茂才等人被反复讯问……最后草草收场,无果而终。 ——同一本书中前后矛盾的两段文字让人一头雾水,不知28页这段文字所说的是否属于“最新研究成果”,如果是的话,那就是说除了已知的胡春浦、古承铄等人,还有其他人送出过这样名单,假设《大公报》真的公布过,名单是谁给的?这人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这些都不知道,又怎能确认委托被策反人员带信件的人已在大屠杀中牺牲? 第37页——有时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和侦查,戴笠与梅乐斯甚至趴在稻田地里还不忘记讨论合作方式。所以,中美合作所的美国海军人员还戏称他们自己在中国是“稻田海军”! ——这段文字颇具搞笑成份,且不论戴笠与梅乐斯是否曾敬业到如此地步——未经考证不敢乱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年中美合作所的美国海军被称为“稻田海军”的原因虽然各种史书说法不尽一致,但绝对不是因为他们的长官曾趴在稻田地里而得名。 第45页——中美合作所与国民党军统局在歌乐山下开办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不是一回事。中美合作所和国民党军统局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只是在地理位置上都在歌乐山下、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对中美合作所也是绝对保密和不公开的。 第266页——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档案里,保存着这样一份询问笔录。 ——又是同一本书中前后矛盾。 第47页——《红岩》小说里塑造了一个重庆地下党历史上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反派人物——叛徒甫志高。 ——这个让人看不懂,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岂能混为一谈?《红岩》小说所叙述的并非是重庆地下党的历史,而现实中重庆地下党的历史上又根本没有甫志高这一号,他咋就成了历史上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反派人物了。 第55页——李忠良还向特务出卖了曾经领导自己参加抗暴运动,后又介绍自己到农村去的地下党员刘国鋕,特务去抓刘国鋕但又不认识,他当即主动带领特务到刘国鋕在重庆的住所——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的公馆抓捕。 ——看了这个只能说作者的想象力太过丰富。 第55页——图片说明:李忠良叛变口供;图片内容:“被难人士登记表”,姓名:任达哉……
——无语。 第205页——陈国瑞尽快通知了列入逮捕名单中的中共党员和民主人士,使成都及川康地区的中共党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如王宇光、贾唯英、田一平等人,就是通过黎强的情报及时离开成都而免遭国民党逮捕的。 ——这一部分是介绍黎强的内容,基本上是黎强所著《魔窟孤军》的缩写本,让人不解的是由于无法通知导致田一平在1947年“六一”被捕的事黎强文中有非常详尽的叙述,到这儿怎么就变成了田一平及时离开成都而免遭国民党逮捕了? 第220页——1944年春天,罗广斌在马识途的带领下到了西南联大读书,他心里充满了获得自由和光明的喜悦。 马识途当时是西南联大的学运负责人,在马识途的教育帮助下,罗广斌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地下党组织的进步青年活动。……1945年昆明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促使罗广斌从一个要求个性自由解放的青年转变成为一个革命者。 1945年11月25日晚,云南昆明几个大学的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召开反内战时事讨论会,国民党军队包围、捣乱会场。第二天,为抗议军警破坏讨论会的暴行,昆明3万名学生举行罢课,要求取消禁止自由集会的禁令,反对内战,呼吁美军撤离中国。罗广斌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组织联络学校学生参加听演讲、印发传单、串联学生举行罢课示威。他所表现出的热情和组织能力受到学生的拥护,他被推选为“学生罢课委员会主席”。这一年,罗广斌只有21岁。 12月1日,国民党军政部派出军队和特务数百人,围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毒打学生,并投掷手榴弹,炸死联大4名学生,打伤60余名学生,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二·一”昆明学生运动。 “一二·一”运动,是罗广斌第一次参加的大规模斗争,死了4个同学,受伤几十人……他在实际的斗争中开始懂得了革命二字的含义。 …… 1947年,25岁的罗广斌考入重庆西南学院读书,他的组织关系交到了地下党员齐亮手中。 ——这一节的小标题赫然是“在西南联大的生活”,通篇未有一处提到联大附中,实在不明白作者究竟是无知还是有意。不知情的读者可能会大为疑惑,西南联大人才荟萃,如何会推选一个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斗争的学生担任学运的领导?而且21岁就已在西南联大担任“学生罢课委员会主席”的罗广斌,怎么会在1947年又考入重庆西南学院读书?这段文字中还存在另一个错误:罗广斌生于1924年,考入重庆西南学院时是23岁而非25岁。 第229页——《我的自白书》这首诗,实际是以罗广斌自己在狱中写的诗为基础,加上陈然在狱中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的斗争事迹而创作的。从罗广斌的《我的自白书》到陈然的《我的自白书》,这中间还有许多历史成因的细节,但无论如何,《我的自白书》这首诗是符合陈然的思想品质和气节表现,因此,陈然最终成为《我的自白书》这首诗的作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第279页——面对敌人的酷刑威逼,面对敌人的穷凶极恶,陈然在敌人的审讯室里边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最后敌人无计可施,只有将他押进牢房。 ——同一本书中前后矛盾的情况再次出现,无话可说。 第239页——这一章的标题《红色恋情——江竹筠的爱情故事》;图片说明:结婚照合影;图片内容:长发的余显荣和身穿国民党军装的张学云。 ——哭泣,为江竹筠和彭咏梧、余显荣和张学云。 第265页——1944年,刘国鋕大学毕业。他的家人希望他到国外继续读书深造,而他却向党组织主动申请去云南陆良县的一所中学,参加那里的党组织发展工作。 ——1944年刘国鋕自己的中共组织关系还没有恢复,不知如何去做“党组织发展工作”。 第266页——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档案里,保存着这样一份询问笔录: 徐远举问刘国鋕说:“你这万贯家财的少爷,家里有钱有势,你有吃有喝,你闹什么共产党?你共谁的产?你要知道,这共产是闹不得的,要坐班房的、挨杀头的。” 刘国鋕冷冷地看了特务一眼,没有吭声。 徐远举又问刘国鋕说:“你的上级已将你出卖了,否则,我们不可能把你抓往,今天让你来,就是看你老实不老实。如果不老实,只怕你的皮肉细嫩,吃不消。” 听了徐远举的话,刘国鋕冷笑着回答:“既然我的上级已将我出卖,你们什么都知道,又何必来问我呢?你问我,我什么也不知道。” ——极其不解的是这份据称保存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档案中的询问笔录居然会将被审讯者的表情动作“冷冷地看了特务一眼”、“冷笑着回答”之类都记录下来。
有关刘国鋕的这一部分后面仍旧是见过无数次的“下跪、流泪”情节,懒得评论了。 第279页——陈然听到楼下有人叫喊查户口,知道逃是来不及了。于是他首先将发行名单撕毁,放进嘴里吞下。当敌人搜查的时候,除了查到了23期《挺进报》和油印工具外,一无所获。 徐远举抓到陈然以后,对他施用了各种酷刑,要他交出《挺进报》的发行名单,……陈然几次昏死过去,醒来后怒斥匪徒,最后特务强行把他架起来,拿出纸笔,要他写出《挺进报》的发行名单,以扩大对地下党组织的破坏。 ——看到这段恍然大悟,原来徐远举一直处心积虑想得到的并非陈然的组织关系,而是这个“发行名单”。以前的文献中都未见这个说法,大概也是最新“研究成果”吧。 第279页——图片说明:陈然《我的自白书》手迹;图片:一幅草书,最后落款:陈然烈士遗诗 我的“自白书”。 ——汗死,过去只知道某人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叫做手迹,不知道别人所写也可以叫做某人手迹的。 第280页——陈然虽然和成善谋关在一起,但是考虑到狱中环境,都没有相互谈论自己的情况。 ——陈然和成善谋曾关在一起,不知有没史实依据,但即便如此这两位都已牺牲,他们在狱中谈了什么没谈什么不知作者是如何得知的。 第281页——法官张界命令特务维持法庭审判秩序,陈然和成善谋却冲上前去,掀翻了审判桌,高呼口号。 ——这个?!…… 本书的主编厉华日前在接受某报记者的专访时表示:该书首印2万册,正在全国上市。并且,为了积极支持全市正在掀起的“讲故事、唱红歌、读经典”热潮,已送了120套书籍给全市优秀故事人,为他们提供讲故事的材料:“经典不同于流行,流行是有时效性的,而经典则是具有实践性和永恒性。所以我们一定要读经典、读原著,了解和掌握经典中的历史背景,吸取经典中的内在思想。”而红岩文化和红岩历史这一段,则对读者了解历史、民族起着重要作用:“这能帮助我们构造正确的价值体系,建立民族自信心和尊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本人的概念中经典是不可以自封的,而是要经过历史选择的,是最有价值的、最具代表性的、最优秀的作品。也许厉华先生对于“经典”的看法与众不同,但是如果这样的出版物可以称为“经典”而具有所谓的“实践性和永恒性”的话,我只能为歌乐山这一段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将来一大哭! 厉华先生还一再对媒体说,该书的内容70%属于首次解密,那就让我们也来分析一下“首次解密”的内容到底有多少吧。 该书第一部分:解密红岩档案 白公馆的历史变迁/渣滓洞的历史角色/揭密中美合作所/叛徒群像解密
——这一部分中前三节的内容在红岩联线出版的其它图书如《风雨白公馆》、《千秋红岩》、《魔窟》中都早已写过,只有最后一节《叛徒群像解密》是对罗广斌报告中《叛徒群像》部分的展开叙述,要说“解密”档案,这最后一节基本可以算是。 第二部分:解密红色人物 红岩房东饶国模/震惊蒋介石的军统特支电台案/谢育才——忠奸自让后史修/囚禁在重庆的叶挺将军/林伯渠的红岩情/一个日本女人在重庆的故事(绿川英子)/长期埋伏在“中统”的情报战士(黎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这一部分中没看出哪一位的故事属于“以前从未披露过的秘密档案”。 第三部分:解密《红岩》小说 红色作家罗广斌/红色恋情——江竹筠的故事/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刘国鋕)/我的自白书(陈然)/老“政治犯”小萝卜头/十罪加身的“徐鹏飞”/没有成功的营救(狱外——林向北等的活动;狱内——策反黄茂才、刘石仁)
——这部分中也没有看出有内容属于“以前从未披露过的秘密档案”,正相反许多故事都已经被说了不知道多少次。 总之,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对“红岩”历史感兴趣的人早已听过看过,包括那些被讲了N次的、被当成历史来宣传的故事,真不知厉华先生所说的“70%内容属新解密档案”是打哪儿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