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网友投稿 雁过留声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心香一瓣』 『历史文献』 『艺术再现』 『网友园地』 『本站动态』  
历史文献 - 传记 - 刘国鋕烈士传 - 一 引 子
一 引 子
 
刘国鋕烈士传 | 时间:2009/9/24 15:47:25 作者:刘以治 来源: 点击:411
 
此传记为未刊稿,由刘以治先生授权本站刊登,严禁转载
 
      ……隆隆的炮声似乎愈来愈近。刘思扬躺卧在血泊中,望见了山那边熊熊的火焰,来自渣滓洞的火光,一阵阵映红了他苍白的脸。他仿佛听见,从那烈火与热血中升起了庄严的高歌……刘思扬的嘴唇微微开合,吐出了喃喃的声音——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
  ……
 
    熟悉小说《红岩》的读者,都会知道上面这一段文字的来源:共产党员、诗人刘思扬在越狱的途中中弹牺牲,临死前,他朗诵了一生中最后的诗作——《就义诗》。《红岩》,1949年以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江姐、许云峰、成岗曾经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然而,读者一定也不会忘记那个与江姐们不大一样的刘思扬。他出生于富商之家,他喜好写诗,他敏感而又有些冲动,他与美丽的恋人一起被捕,并且还在狱中与她对歌。这个人物,在《红岩》成书的那个年代,无疑是个多少有些“另类”的英雄。
 
    2004年,小说《红岩》首次出版42年之后,一个负笈英伦半岛的高中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某烈士纪念馆里留下这样的参观感言:
 
    第一次读小说《红岩》,我上小学3年级。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本小说居然成为了我最热爱的小说。《红岩》最令我感动,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刘思扬这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他有知识,很理性,面对着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牺牲呢?这都是因为他的信仰,我觉得,他能为他的信仰而抛弃荣华富贵,抛弃美好的生活,甚至他的生命,这种信仰才是真真正正的信仰。……我不是在贬低其他先烈,但是,刘思扬这个人物的真实,使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对他的敬意。我一直想要找到关于他更多的事迹。……
 
    是的,《红岩》中的许多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比如,江姐的原型是江竹筠烈士,许云峰的故事主要来自许建业烈士。那么,刘思扬的生活原型又是谁呢?《红岩》的责任编辑张羽在《我与<红岩>》一文中这样写道:
 
    ……刘思扬这个人物,是作者煞费苦心塑造出来的,也一直是人们议论较多的人物形象。他的原型主要来自刘国鋕,但也吸收了诗人蔡梦慰、杨虞裳,以及罗广斌本人的一些生活经历。……因为罗广斌懂诗、爱诗、能诗,他在刘思扬身上也用了很多诗。……
 
    在最后越狱时,刘思扬壮烈牺牲的描写,除了根据刘国鋕等人的生活真实以及艺术创造上的需要以外,还有作者罗广斌本人的苦心。他曾对我说:“刘思扬不能活着出来。如果让他活着,就会像《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和作者曲波那样,好事者都要出来找那个活着的人,那就不知道要带来多少麻烦了”。因为刘思扬身上,也有他自己。
 
    显然,刘思扬这个人物是一个复合体,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因为他的身上叠加着作者本人和其他几位烈士的影子,而主要原型是刘国鋕和罗广斌本人。那么,在刘思扬身上,哪些东西来自罗广斌,哪些来自刘国鋕?真实的刘国鋕,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1983年,小说《红岩》初版21年后,刘国鋕烈士的未婚妻、地下斗争中的亲密战友曾紫霞抱病为烈士写了一本小传《刘国鋕》,这是她唯一公开发表的怀念未婚夫的作品。紫霞这个名字,会让读者一下子联想到孙明霞,小说《红岩》中那个头上扎着一只鲜红的蝴蝶结,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的姑娘——没错,曾紫霞就是孙明霞的生活原型。曾紫霞的《刘国鋕》让广大读者第一次有机会了解到刘国鋕的生平事迹,了解到他与刘思扬的异同,了解到他与罗广斌之间的密切关系。
 
    又是20多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关于理想、信仰的话题似乎已经很幼稚很过时很荒诞了。然而,在网络上搜索,你会发现,无论是“江姐”还是“刘思扬”,甚至包括那塑造英雄形象的罗广斌,并没有被所有的人遗忘。相反,仍然有人,甚至是生于80年代的年轻人,在追寻着他们走过的道路,思索着他们的道路与那个时代的关系。与曾紫霞写作《刘国鋕》的年代相比,今天,我们离《红岩》所反映的那段历史愈加遥远了。但是,对于历史来说,有时候离得越远,反而看得越清——过去被迷雾笼罩的问题,今天有些已经真相大白;过去有意回避的史实,今天终于可以公诸于世;过去禁止谈论的话题,今天能够进行理性的探讨。如果曾紫霞仍然在世,相信她会拿起笔,写出更为精彩的一部烈士传记。
 
    然而,曾紫霞在《刘国鋕》初版5年之后的1988年就不幸辞世。关于她的不幸早逝,本书将会有详细的叙述。作为烈士孩童时代的玩伴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作为罗广斌在地下工作时期曾经的同事,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我在耄耋之年写下这部书,既是为了站在另一个角度对紫霞那本传记进行拾遗补缺,也是为了真实地纪录下我对半个多世纪前的家族、朋友和战友的记忆,更是为了表达我对敬爱的七叔——刘国鋕烈士的至诚纪念。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年代,我无意去宣传什么,告诫什么,我只想向读者展示,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有人那样地成长过、思考过、选择过。或许,他们的成长、思考和选择仍然能够引起今天一些读者的共鸣,甚至还能够给予今天的读者一点启示,果真如此的话,那我则幸甚至哉!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二 刘氏家族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8 www.Liuguoz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11341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