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录入)
下文选自《小说<红岩>中的两个原型——刘国鋕和曾紫霞》 , 《人物》1985年第5期
倪进云撰写
自1948年5月,刘国鋕从渣滓洞转囚到白公馆后,曾紫霞再也没见过他。由于敌人将重点放在刘国鋕身上,在党和刘国鋕家人的大力营救下,1949年8月15日曾紫霞被释放了。她出狱后,先住在刘国鋕家,以后组织上认为她不宜留在重庆,派她到西康工作去了。
解放后,曾经和刘国鋕囚禁在一起的罗广斌向曾紫霞转达了刘国鋕的遗愿,希望她“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走革命的路”。曾紫霞始终记住这些话,但她解放后所走的路并不平坦,在政治上和个人生活上都是坎坷的。
1950年党送曾紫霞进了中国人民大学,她学业优异,被选为研究生,后又留校当教师。正当她满怀豪情,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时,1955年反胡风运动,她因和“胡风干将”谢韬关系密切而受到审查。1957年反右时,她的丈夫被错划为右派,她被迫离婚,一人抚养女儿过着艰难的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倍受磨难。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她心如刀绞。她想不通,难道这就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明天”?她曾有过沮丧,但一想到这是对先烈形象的亵渎,会玷污她和刘国鋕圣洁的爱情,她又勇敢地前进了!
“四人帮”被粉碎,她欣喜若狂,热情欢呼春天的来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干劲倍增,决心为祖国四化贡献一切力量。但命运总是这样不公平,可怕的癌症又向她袭来。她毕竟是位坚强的女性,没有被天灾人祸压垮,她一面治疗,一面顽强地站在华西医科大学的讲台上,讲授着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讲授着人生的哲学。她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带病奋笔写下《刘国鋕》一书,记录了先烈的英雄事迹,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代。
以下选自《<红岩>孙明霞原型 曾紫霞老人的逝世》,《内江县文史资料》1989年10月第16期
曾新提供 阿滔录记
母亲,曾紫霞老人,原内江县白马镇凤鸣乡碑坳(现龙洞村六组)人;祖父曾杰字伯泉,系内江乡耆曾佐君哲嗣。祖父曾杰早年在成都工业专科读书,曾回县担任内江县中校长,先后在省和自贡田赋管理处部门任职。母亲曾紫霞同姑姑曾碧霞姊妹二人,建国前在祖父的爱抚下,从中学时起,即在成渝外地读书,后来都读到了大学,她们读书都很用功,并早年参加革命,在学业和革命事业上都有所建树,于人民有过很好的贡献。母亲1988年病逝,姑姑曾碧霞解放前参加进步学生活动,亦曾同母亲两次被逮捕,建国后至现在先后任职于北京人民大学教研室、国务院秘书室马列研究室。
母亲曾紫霞,解放前夕,在重庆沙坪坝重庆大学时,积极参加进步学生革命活动,194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中,与同组织革命青年大学生刘国志(即《红岩》小说中的刘思扬)同志相爱,订了婚。由于叛徒张德明的出卖,二人—同出走,二人避难于荣昌城里刘的大姐夫郭姓的家中,终未摆脱特务的追踪,被双双逮捕,解押重庆渣滓洞狱中。刘在狱中坚贞不屈就义,母亲曾紫霞解送成都陪了两次杀场,终以母亲的身份未暴露,经组织和多方面人士的营救,尤其是乡人沈重宇当时在蒋介石侍从室任秘书从中大力援助。始得保释出狱。母亲曾紫霞出狱后,曾回到老家乡思凤鸣乡小学任教,遁迹农村,继续开展革命文化宣传。时正1949年下年,大西南面临解放前夕,曾紫霞随即参与了民主党派人士地下革命活动的行列,以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的身份,前去西昌做部队策反工作,并参加了西昌的起义。
建国初期,曾紫霞回到重庆,被组织分配到重大工作,担任重医教授,旋与重大党委书记x x x结婚。由于党的左倾思潮影响,历次受到西昌起义冤案的牵连,接连是反右扩大化的波及,夫妻双双同遭囹圄,被迫分手离异,独生小女曾新无依,只好远托姑母曾碧霞代为抚养。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复受到更大的冲击与迫害。文化大革命浩劫结束,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英明领导下,西昌起义冤案平反,重新回到了组织的身边,改调成都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继续任教。由于长期的被迫害、审查,身心备受摧残,于1988年卒以癌症,医治无效逝世。去世时,1988年3月31日《华西医科学报》,特为发布逝世报导。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教育战线的优秀园丁,我校社科部教授曾紫霞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8年3月19日6时30分,不幸逝世,终年60岁。
曾紫霞同志,原籍四川内江,1947年9月参加革命,1948年4月入党,不久她与刘国志烈士同时被捕,和江竹筠烈士等一起被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女牢。在狱中,她坚贞不屈,机智勇敢,积极同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曾紫霞同志历任西康省民盟组织部干部,重庆军管会政策教研室干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讲师,重庆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我校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四川省哲学科学联合会理事和四川省哲学会理事.数十年来,她一贯积极热情,勤于治学,精研理论,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用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革命实践经验武装学生,培育青年,桃李满天下。她所著的《刘国志》、《渣滓洞女牢》等书,生动感人,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母亲生前的老战友金国永伯伯,特为老人题赠了悼诗:
闻道患绝症,浮思已联翩。 庄言齐生死,释谓返西天。 此理君早悉,何词来慰安。 今夕传恶耗,怜君亦泪涟。 忆昔同窗日,意气多昂然。 才不亚文姬,志不愧木兰。 又是多情种,比翼赛易安。 友朋谁不羡,驷马有良骖。 苍天何乖谬,罪善而惩贤。 箭射双飞翼,风折并蒂莲。 孤鸟难翱远,残花难再妍。 风霜欺薄命,浸凌又卅年。 否极便是泰,解脱得长眠。 显名非素志,何羡重泰山! 烈火炼油烬,论定待盖棺。 何况平生事,留迹有遗篇。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深夜)
党组织和华西医科大学校本部,特为老人成立了“曾紫霞同志治丧委员会”,发送了“讣告”,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殡葬遗体的告别仪式。其“讣告”的原文是: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教育战线的优秀园丁、华西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曾紫霞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8年3月19日6时30分不幸逝世,终年60岁。
曾紫霞同志原籍四川内江,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1946年考入重庆大学医学院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反美抗暴等斗争,1947年9月参加革命,1948年4月入党。不久,她与刘国志烈士同时被捕,和江竹筠烈士等一起被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女牢。在狱中,她坚贞不屈、机智勇敢,和难友们一起认真学习,积极向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曾紫霞同志历任西康省民盟组织部干部、重庆军营会政策教研室干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室讲师、重庆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华西医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并担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和四川省哲学学会理事。
曾紫霞同志在解放后主要从事理论教育工作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她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数十年来,她一贯积极热情、勤于治学、精研理论,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用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革命实践武装学生,培育青年,桃李满天下.她所著的《刘国志》、 《渣滓洞女牢》等书,生动感人,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曾紫霞同志坎坷—生,屡遭磨难。在1954年的“反胡风”运动和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她都受到株连。在“文革”中,她被打成“叛徒”“走资派”,遭受批斗、关押,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在逆境中她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战士的本色和昂扬的革命斗志,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毫不懈怠。1958年被评为重庆医学院基础部先进工作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更加振奋精神,在教学工作和党支部书记中成绩卓著,其所在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1983年她患乳腺癌,作了大手术,仍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工作,于1985年被评为成都市先进教师。近一年多来病情恶化,她始终以乐观开朗的精神坚持与病魔作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曾紫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一生,战斗的一生,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在哀悼曾紫霞同志的时候,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她为革命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她身处逆境仍然奋进不止的顽强意志;学习她学而不厌的良好学风;学习她克己奉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学习她为人正直、诚实的高尚品德,为实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