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街上(冬,日,外)
陈然沿着街边快步走着……
旁白继续:“《新华日报》十分注意领导和扶持这个杂志,指定副刊部定期将适用的稿件转给《彷徨》。负责杂志通联工作的陈然,也就经常到新华日报馆领取稿件。”
042 新华日报馆内走廊(冬,日,内)
方琼(李青林)和邵子南一边轻声说着话,一边从里朝外走。
邵子南:“那,我们结婚的日子就定在二十八号?”
叠字幕:《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邵子南
方琼含笑点了点头。
叠字幕:中共地下党员方琼
邵子南:“你看,还有什么要准备的吗?”
方琼摇摇头:“不用了吧,我最讨厌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名堂。你忙你的,什么也不用管,到那天,我带点糖来,就在这里搞一个简单的仪式,请同志们吃吃糖,也就行了。”
邵子南:“这不是太委屈你了吗?”
方琼笑嗔:“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是那种好虚荣的女人?”
邵子南笑了。
043 新华日报馆门口(冬,日,外)
陈然匆匆走入,正碰上邵子南和方琼从门内走出。
邵子南同陈然打了个招呼:“啊,小陈,今天这么早就来了?”
陈然:“邵先生,你好!”
邵子南:“你好!哎,小陈,怎么样,你们第二期的发行情况不错吧?”
陈然:“挺好,比第一期增加了不少,还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
邵子南:“好,这就好!”
陈然:“何其芳先生在吗?”
邵子南:“在,在楼上,快去吧!”
陈然朝门内走去。
方琼对邵子南:“好了,你回去吧,我走了。”
邵子南点了点头,但仍深情地望着方琼。
方琼朝远处走去……
044 新华日报馆外路口(冬,晨,外)
荷枪实弹的军警封锁道路,形成警戒线。
叠字幕:1947年2月28日上午·重庆化龙桥新华日报馆
旁白:“2月28日,正是方琼和邵子南议定结婚的日子。然而,就在这天凌晨,重庆军警宪特突然紧急出动,包围了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馆,强迫中共方面所有驻渝人员撤返延安。”
045 小街(冬,日,外)
陈然正在路上走着,一个人匆匆跑来,悄悄把他拉向一背静处。
陈然惊疑地:“怎么?怎么了?”
来人:“陈然,不好了,《新华日报》馆让国民党给封了。”
陈然一惊:“什么?”
来人:“听人说,警察、宪兵、特务都出动了,化龙桥已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陈然急了,连个招呼也顾不上打,就匆匆朝新华日报馆的方向跑去。
046 新华日报馆外路口(冬,日,外)
警戒线外,由于道路被拦,聚集了许多男女百姓。
陈然急步跑来,挤入人丛中。
人丛中,衣着整齐的方琼也在焦急地朝报馆大门的方向张望。
方琼焦急的目光。
方琼紧咬着嘴唇,竭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方琼手中拎着的提包……
旁白:“此时此刻,方琼手中正提着为婚礼而准备的喜糖……”
047 新华日报馆门口(冬,日,外)
旁白:“可是,邵子南却被迫离开了重庆,离开了方琼。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
报馆门口,一批批报馆工作人员正被全副武装的军警押着走出来……
在被军警押出报馆大门的人群中,出现了邵子南的身影。
048 新华日报馆外路口(冬,日,外)
画面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方琼的视线已被泪水所完全遮挡……
旁白:“此后不久,方琼受组织派遣赴农村工作。行程中,她借用邵子南曾经用过的笔名‘青林’,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李青林。”
方琼挺直身,掉转头,步履沉重地走出人丛。
人丛中,陈然愤怒的眼睛……
049 《彷徨》杂志社(春,日,内)
陈然推门进来,屋里已有几个人在等他。
陈然:“你们都来了?”
刘熔铸:“是啊!你也去看过了?”
陈然点点头:“新华日报馆,还有红岩村、周公馆,都被敌人查封了。”
蒋一苇焦虑万分地:“这可怎么办,我们好不容易才跟党建立起这个关系啊!”
陈然想了想:“虽然暂时失去联系,但我们还是要按照党原来的指示坚持工作。我相信在重庆还会有党的地下组织,我们再找就是了!”
众人赞同地点点头。
050 重庆街头(春,夜,外)
警车的呼啸声不绝于耳。
一辆辆警车和摩托车从肮脏的街中驶过,路边行人纷纷躲避。
车后卷起一溜尘土。
051 陈然家(春,夜,内)
陈然凝望窗外,紧锁着眉头沉思……
旁白:“越来越严重的白色恐怖,在群众中,甚至在革命队伍中也产生了影响。有人悲观失望,甚至有人吓破了胆。一些在和谈期间混进民主同盟的政客在报上发表退出民主同盟的声明;在《彷徨》杂志周围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一些波动。”
陈然回到桌上,拿出纸,挥笔疾书……
旁白:“在这样的形势下,陈然有感而发,奋笔疾书,写出了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文章。”
画面上叠印出陈然《论气节》的文稿。
画外,陈然的声音:“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薄天地的精神。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
052 山城重庆的大全景(春,日,外)
画外,陈然的声音继续:“气节,是个人修养的最高一级,也是最后的考验……”
053 街上(春,日,外)
陈然提着一个鼓鼓的皮包,满面春风地大步走着……
054 《彷徨》杂志社(春,日,内)
陈然走进来,一脸兴冲冲的样子。
蒋一苇:“哎,陈然,你怎么了,路上捡到金元宝了?”
陈然拍拍手中的皮包:“何止是金元宝!你们猜猜,这里头有什么?”
刘熔铸:“怎么,今天收到了这么多读者来信?”
陈然笑着:“是啊,信不少。不过,不光是读者来信,还有党的来信呢!”
大家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什么?党的信?……”
陈然打开皮包,从中取出一卷刚刚收到的刊物:“你们看……”
特写:杂志封面上有两个大字——“群众”
蒋一苇眼睛一亮:“这不是《群众》周刊吗?这可是党的刊物啊!”
陈然:“不光有党刊,还有新华社电讯稿呢!”
刘熔铸:“这些都是哪来的?”
陈然:“从香港寄来的。”
刘熔铸:“香港?”
陈然激动地:“是啊!这一定是在香港的党组织寄来的。”
顿时有几只手伸了过来:
“来,我看看!”
“这些天听不到党的声音,真把人憋死了!”
“分开看,大家一人一份……”
几个人一人手捧一份材料,急切地翻看起来。
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刘熔铸抬起头想了想:“我看,应该想个什么办法,把这些传播出去!”
陈然赞同地:“是啊,反动派一方面造谣,一方面实行新闻封锁,大家根本得不到正确的消息。把这些消息传播出去,就能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
蒋一苇:“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陈然:“能不能办一个小报,油印的也行啊!只要一收到党组织寄来的材料,就立即把它编印出来,然后通过各种关系秘密散发。”
蒋一苇立即兴奋起来,跃跃欲试地:“行!我看行!”
刘熔铸点点头:“可以。不过,这件事一定要小心,要有严密的组织,首先要绝对保密。”
陈然:“对,小报就我们几个人来办。除了我们几个人之外,对任何人都不能暴露它的来源。对外散发也只能由一个人负责……”
刘熔铸:“我看这样吧,我在书店工作,有便利条件,对外散发的事就交给我;小报的编辑和刻写,蒋一苇你来负责;陈然呢,还是你的老本行——通联,重点是保持消息来源渠道的畅通。”
陈然:“好,就这样办!”
055 灯下(春,日,内)
蘸满油墨的胶辊在油印机纱网上推过。
纱网掀起,露出了一张刚刚印出的没有报头的小报……
旁白:“1947年5月1日,一份没有任何刊名的八开油印小报在陈然等人手中诞生了。这份大量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胜利消息的小报,在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中不胫而走,深受欢迎,很快就引起了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注意。”
056 重庆街头(春,夜,外)
路中央,不时有囚车拉着警笛飞驰而过。
057 小巷(春,夜,外)
江竹筠快步走着。
她警觉地注意着四周,又快步走去。
058 江竹筠家(春,夜,内)
江竹筠推门进屋。
正抱着云儿的彭咏梧迎了上去:“回来啦,这么晚,好急人啊!外头怎么样,乱得很吧?”
江竹筠:“街上已经没有人了。警备司令部贴了布告,说是从零点起要搞啥子全城戒严。”
彭咏梧:“就是嘛,我也在担心,你要是再不回来,真要赶上戒严就麻烦了!”
江竹筠看看云儿:“云儿睡着了?”
彭咏梧:“嗯。”
江竹筠:“那你还抱着他?”
彭咏梧笑笑,把云儿放在床上:“饿了吧,先吃饭。”
江竹筠疼爱的看看儿子,然后走去盛饭。一边盛饭一边说道:“那张小报的情况,刘国鋕已经摸出了些头绪。”
彭咏梧感兴趣地:“哦,是些什么人搞的?”
江竹筠吃着饭:“刘国鋕通过间接关系,跟那几个人有了初步接触。据说是几个年轻人,而且都是暂时失掉关系的党员。”
彭咏梧:“不会是敌人的圈套吧?”
江竹筠笑了,险些喷饭。
彭咏梧:“怎么?”
江竹筠止住笑:“警惕性都这么高!你不知道,刘国鋕去找人家,人家也怕中了敌人的圈套,躲躲闪闪,说是要谈判。”
彭咏梧想了想:“好,这就好!你告诉刘国鋕,就说同意他去谈判,要他通过谈判,把办报的那几个人的情况彻底弄清楚。”
江竹筠点点头。
画外又传来警车的呼啸声。
江竹筠和彭咏梧相互看看,都注意地听着……
059 重庆街头(春,夜,外)
空寂无人的大街。
警车的呼啸声……
军警跑步出动的脚步声……
叠字幕:1947年6月1日夜
旁白:“为镇压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各地国民党反动当局根据南京政府的密令,于1947年6月1日统一行动,实施所谓‘大整肃’,史称‘六·一大逮捕’。据事后报纸公布,这一夜,重庆共逮捕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260余人,被捕人数居全国之首。然而,由于组织严密,在重庆的中共地下组织并没有因为这次大规模的逮捕行动而遭到破坏。”
060 《彷徨》杂志社(春,日,内)
陈然和刘熔铸、蒋一苇坐在那里,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陈然抬腕看了看手表。
这时,刘国鋕和吴子见走了进来。
陈然等三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迎上前去。
吴子见:“等急了吧?”
叠字幕:中共地下党员吴子见
大家把目光都投向吴子见身边的刘国鋕。
吴子见介绍的声音:“这位就是刘先生。”
刘国鋕微微笑着伸出手来:“刘国鋕。”
叠字幕:中共重庆沙磁学运特支书记刘国鋕
刘国鋕同陈然等三人一一握手。
刘熔铸指着一间内室:“刘先生,请,里面请。”
刘国鋕点点头,和吴子见一起,随刘熔铸走进内室。
陈然、蒋一苇默默地看着他们的背影,直到内室门“砰”的一声关上。
陈然和蒋一苇相互看看,都默默地坐了下来。看得出来,他俩的心情都很不平静,带着些激动,又有几分忐忑。
墙上,一只老式挂钟的钟摆在来回摇荡……
蒋一苇:“陈然,不会有什么事吧?”
陈然:“放心吧,刘熔铸也是老党员了,有斗争经验。是真地下党还是假地下党,不难判断。”
蒋一苇:“那倒也是……”
两人又将目光投向内室门。
老式挂钟的钟摆还在摇荡着……
内室门开了。
刘熔铸带着一脸的欣喜,第一个走了出来,刘国鋕和吴子见也都面带微笑站在他的身后。
刘熔铸激动得话音有些发颤:“我……我再重新介绍一下,这位,是刘国鋕同志!……”
陈然复述着这两个字:“同志……”
蒋一苇上前,紧握住刘国鋕的手:“同志,总算找到你们了!”
两行热泪,顿时从陈然的眼中涌了出来。
音乐起。
几双手紧紧相握……
061 陈然家(夏,夜,内)
旁白:“陈然等人日思夜想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中共重庆地下市决定:《彷徨》杂志停刊,在原来那份无名小报的基础上创办市委机关报——《挺进报》。《挺进报》由市委委员彭咏梧负责领导,具体工作仍由原来的几位同志分担。为了保密,《挺进报》的工作地点就设在陈然家中。”
画面——
紧闭着的窗帘。
电灯因电压不稳而忽明忽暗。
灯影下,是一张用图钉固定在桌面上的腊纸。
一把蘸着油墨的特制的竹片,在腊纸上轻轻刮过。
腊纸掀起,露出“挺进报”的报头。
旁白继续:“1947年7月,《挺进报》印出了第一期。”
镜头上摇,使我们看到了脸上那专注的神情。
陈然不停地印着,脸上已满是汗珠。
竹片还在刮动……
蜡纸还在掀动……
原文刊载于“人到中年” 第 1 2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