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网友投稿 雁过留声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心香一瓣』 『历史文献』 『艺术再现』 『网友园地』 『本站动态』  
历史文献 - 相关 - 《狱中意见》警钟长鸣
《狱中意见》警钟长鸣
 
相关 | 时间:2010/10/9 13:13:02 作者:胡康民 来源: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点击:1096
    四、“脱险人物”。主要介绍两座监狱在大屠杀中突围脱险和在此之前经过各种渠道营救出狱的部分人士。《报告》以严格审视的眼光,有分析地介绍他们的情况和在监狱中的表现,对有的同志给予了高度赞扬。《报告》提出建议,对脱险的党外人士建议分别情况给予安排。另外,也对几个被特务主动释放的特殊“犯人”作了介绍。其中突出的一个叫刘厚总。他就是杀害新四军政委、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的叛徒。在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中,他作为新四军军部的副官,与其他少数指战员随项、周突围,转移至安徽泾县边境山区的一个名为蜜蜂洞的山洞中隐藏。3月13日夜,刘厚总开枪打死项英、周子昆,打伤警卫员黄诚,搜刮走他们身上所有财物、武器,骗过住在另一洞中的指战员,跑下山去投降国民党,邀功请赏。但是国民党各级党政军特机关完全不买他的账,不但抄去了他抢劫来的全部黄金、法币、枪、怀表,而且把他关起来。他到处申诉到处碰壁,1943年被押解到重庆,先关渣滓洞,再进白公馆,当一名“工作修养人”,半囚禁半工作。1949年11月25日,他给政治犯们写了一封信,承认杀害项、周的罪行。同时谈了三点认识:
 
    (1)共产党是正确的,全国解放一定会实现;(2)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当时国民党极力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美国将打败苏联,并帮助国民党消灭中共),因为全世界民主力量高涨,足以抑制帝国主义;(3)中国前途是光明的,但自己的罪恶太大,共产党来了一定饶恕不了自己,很想自杀,但缺乏勇气,死不下去,等等。27日下午,他被宣布释放。后来听说,他出狱后走到山洞(地名,离白公馆不很远),被国民党败兵队伍抓住,说他是解放军便衣探子,戳了4刀,丢在路旁。恰逢白公馆监狱看守所长陆景清路过发现,把他拖上吉普车往西北方向“打游击”去了,不知所终,大约死于乱军之中。
 
    “脱险人物”叙述到此,以下便迷失了。
 
    第五、第六两部分已完全迷失。从全件上下文对照起来看,有可能第五部分为“烈士典型”;第六部分为“特务屠手”。特别是第五部分,如果估计不差则丢失十分可惜。因为直到现在,对一些很优秀的同志在狱中的表现还知之甚少;有的只存姓名,事迹已湮没无闻。
 
    第七部分即“狱中意见”八条,共两页,约3000多字,则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事。
 
惨痛教训的科学总结,烈士心声的最后吐露。他们直面现实,着重从党的自身找问题
 
    “狱中意见”是《报告》的核心部分,精华所在。面对敌人的屠刀,狱中的共产党员们争取活着,准备死去,满怀豪情,慷慨激昂;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沉着冷静,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着重从党的工作自身找问题。他们把这双份的遗产都留给了后人。
 
    “狱中意见”是对失败教训的总结,而不是对胜利的歌颂。当时的《挺进报》事件发生和在此前后上下川东的奉(节)、大(宁,即巫溪)、巫(山)起义,梁(平)、大(竹)、达(县)起义,华蓥山起义失败,损失十分严重,教训十分深刻。八条意见就是针对这两件大事的教训来说的。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往往能使人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受到更深刻的教育。狱中同志面对的是死亡,总结的是失败的教训,心情自然沉重。但是,在“意见”中没有丝毫的悲观与颓唐,而是充满着沉思与希望。
 
    这是一群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披沥赤忱倾诉的真知灼见,这是他们集体意志和智慧的结晶。在最后时刻,他们完全敞开胸怀,直言无忌,没有当时常有的思想束缚,也没有后来流行的空话套话,凭着对革命的忠贞、信念的坚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这才真正显示出分量,才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狱中意见”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经过长时间的酝酿逐步形成的。监狱是座熔炉,泛起沉渣,炼出真金。此时此地,忠贞与背叛,坚定与动摇,希望与绝望交织碰撞。大多数最优秀的分子和极少数最无耻的败类都汇集在这里。平常看不出差异,现在则是泾渭分明。许多人升华为烈士,少数人堕落成叛徒。几个领导干部的叛变,遭到狱中共产党员们的极度鄙弃与坚决反击。几个叛徒只能用自己部下的血来染红自己的顶戴,却无法带动他们跟着叛变,引不起“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是最令叛徒尴尬,特务气恼的事。
 
    狱中同志们在痛苦中煎熬,也有着种种思想矛盾和思想斗争。他们有对生命和亲人的眷恋,有对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挂念,有对工作中失误的歉疚,甚至有的同志还有过犹豫和动摇。但是他们在与特务叛徒的斗争中也战胜了自身的弱点,得到升华。市委委员许建业因麻痹大意,丧失警惕,先是把20多位新党员的入党志愿书及一批资料放在宿舍床下皮箱里,为叛徒出卖被捕后,又受一个看守兵陈远德之骗,托其带信给党员刘德惠,请他销毁这批材料。陈远德报告了特务上级,带来一系列恶性事件,造成严重损失。许建业本人在狱中多次受刑,坚贞不屈,闻知受骗后,悲愤至极,悔恨不已,以头撞墙自杀未死,以后被公开枪杀于大坪刑场。许建业高呼口号慷慨就义。他以革命气节赢得同志们的谅解与尊敬。许晓轩写诗悼念他:“噩耗传来入禁宫,悲伤切齿众心同。文山大节垂青史,叶挺孤忠有古风。十次苦刑犹骂贼,从容就义气如虹。临危慷慨高歌日,争睹英雄万巷空。”许建业的最后表现和这首诗在狱中广为传颂,对狱中后死者产生很大影响。李大荣是1929年入党的农村党员,参加梁(平)、大(竹)、达(县)起义,负责筹办兵工厂。起义失败,被捕入狱。他认为是当地领导人王敏的错误领导所致,“遭了他的吹工”。起初情绪懊丧,说可能活着出狱,只有去当和尚。但在狱中火热斗争里振作起来,与许建业一起英勇就义。邓兴丰,在梁平武装起义失败后撤到重庆,为刘国定出卖。入狱之初,比较软弱,只想出去。后来坐牢越久越是坚强起来,这和几个叛徒形成强烈反差。临刑前,特务点他的名,叫他“收拾行李”。他镇静地说:“我知道了!”换上最好的衣服,向难友们告一声别,从容走出牢门,走向刑场。
 
    在烈火与热血中,烈士们得到永生;在烈火与热血中,“狱中意见”八条也得以产生。
 
少数领导干部腐化是造成这次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凶祸首刘国定由生活腐化走向政治腐化,从内部来破坏党
 
    狱中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就是强烈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的建设;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这是狱中同志们痛切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训。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1948年由《挺进报》事件带来的重庆地下党组织大破坏,主要是由于几个主要领导干部相继叛变,才造成一度难以遏止的破坏势头。叛徒人数很少,只占被捕人数的5%,但是影响极坏,破坏性极大。
   
    这时候,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展,国民党的统治危在旦夕,蒋管区的情况一团糟,谁也不再怀疑革命胜利已是指日可待。几个叛徒的叛变不是什么对革命前程丧失信心的问题,他们甚至不怀疑自己曾经从事过的革命事业的正义性。但是他们的理性认识只是表面的,内心深处追求的是个人私欲、生活享乐,是人生的荣华富贵,谈不上为理想、为人民事业的献身精神,当然经不住敌人的威胁利诱,用同志的血来换取自己的生存和眼前的荣华,这是所有叛徒的共性。此外,叛徒们又各有其个性。《报告》着重揭露了这几个叛徒的内心世界和蜕变规律,久远地警示革命后来人。
 
    大破坏的元凶祸首刘国定,成都人。1936年在巴县农业学校读书时,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成为重庆秘密学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8年入党,先后担任巴县县委书记、巴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重庆市委副书记、川东特别区临工委委员、重庆市工委书记。此人工于心计,城府甚深,察颜观色,能言善辩,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锋头颇健,在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工作中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受到同志们的好评和领导的器重。但是他在骨子里是个人至上主义者。到形势相对平静,他在社会上站住了脚,在党内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便开始私欲膨胀。据狱中同志揭发,他平时收入有限而追求享受。他想扎姘头养情妇做生意,向川东临委管经济的干部何忠发(后为烈士)借钱。何忠发说:“组织上有钱不能借;私人没有钱可借。”刘国定对此怀恨在心,向川东临委书记王璞诬陷何有经济问题。王璞经过调查了解,才发现是刘的问题。后来何忠发就是因刘出卖而被捕的。他又硬咬定何手中存有黄金多少,逼何交出来。另一个被他出卖的川东临委联络员袁尊一(后为烈士)押在特务二处时碰见他,告诫他说:“如果能出去,总有一天要见面的!”刘竟说:“咳!我是叛完了的,顾不得了!”他在参加特务组织时,与特务头子徐远举讨价还价,说自己是“省委兼市委”,要少将,要作处长。特务头子徐远举只答应给了中校专员,支上校薪金。后来他进一步出卖中共中央上海局领导人钱瑛,并亲自带特务到上海抓人。钱瑛事先已撤到香港,其他身边工作人员也已闻警转移,但刘又出卖了他所知道的宁沪杭地区的共产党员8人。因此受到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的嘉奖和接见,并正式升为上校。在特务机关,刘国定也是趾高气扬,除了对徐远举毕恭毕敬以外,对其他特务分子全不放在眼里,自以为有“本钱”,还可以继续出卖原先的同志出卖共产党,为特务立功。刘国定平时要两个老妈子(保姆)服侍,吃饭非鸡鸭不上桌。连特务也讨厌他,看不起他。他还写了一本书叫《共产党的组织和策略》,作为特务的教材。就这么一个腐化分子,他的背叛是早迟的事,只看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形式出现罢了。
 
    “狱中意见”还提出领导机构(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狱中同志认为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在武装起义中牺牲)的人品是好的。但是在发现刘国定的生活作风问题后,却把他没有办法,投鼠忌器,于是迁就。王璞住在农村,每与刘国定会面,意见稍有不合,便发生争吵,不欢而散,无法讨论问题。王璞要调刘国定到乡下工作,避开城市环境,刘嫌农村艰苦不愿去。王璞无可奈何,只好买一套《三国演义》,回乡看小说,生闷气。“狱中意见”尖锐地指出,这种软弱无能,听任自流也是领导机构的一种腐败。
 
    “狱中意见”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几个叛徒个人品质上的问题以外,还由于在地下环境中,长期隐蔽,相对平静安全,缺乏激烈斗争的锻炼,少数人脱离党和党员的监督,容易滋长消极和腐化。
第  1  2  3  4 
上一条:“深描”一件被人忽略的往事
下一条:记殉难于重庆“白公馆”的烈士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8 www.Liuguoz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11341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