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网友投稿 雁过留声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心香一瓣』 『历史文献』 『艺术再现』 『网友园地』 『本站动态』  
历史文献 - 相关 -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学生运动述略(初稿)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学生运动述略(初稿)
 
相关 | 时间:2009/2/3 16:10:47 作者:胡康民 来源:《重庆党史研究资料》 点击:650
 
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弃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大肆侵犯我解放区;它继续镇压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在昆明杀害了著名的民主战土闻一多、李公朴;它为了求得美援,不惜丧权侮国,与美国订立“中美商约”;它大发“劫收”财,整个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头上那道“领导抗战胜利”的骗人灵光圈,已经黯然退色了。同时美国政府也撕破了政协会议前后的“公正”的面具,公开支援蒋政权,给予大量美援,并为蒋政权运送军队,直接参与中国内战;美货充斥中国市场,压制了我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美国兵在国统区胡作非为,严重伤害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美帝国主义已是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主要支拄。因此,人民群众反美、仇美情绪逐步发展起来。1946年12月重庆各界人民群众曾发动一次签名要求美军退出中国的运动,参加签名的上万人。
 
    1946年12月24日,在北平发生了美国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的暴行。由此触发了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对美帝国主义的新仇旧恨,暴发了全国学生的“抗暴”运动。
 
    中共中央对这一运动极为重视,1947年1月5日和6日连续发出指示,充分估价了这一运动的重大意义,指出了斗争方略。指示说:“在这一运动中,群众已对美蒋采取攻势,标志着全国性的革命高潮确已接近,对于这一事变的重大意义必须充分估计”。“可见民主爱国运动的基础正日益扩大,与解放区自卫战争的胜利已渐能起配合作用……今后在民族主义口号之下的民主爱国运动定将继长增高,层出不穷”。中央要求国统区的党组织应以“足够的勇气与正确的方针领导这一运动的高涨。”并把“运动中已产生大批新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作为核心”。
 
    在重庆,南方局东迁前,成立了公开的四川省委和地下的重庆市委。四川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及时地发动和领导了重庆的抗暴运动,重庆市委积极配合工作。省委组织一批省委机关的干部和《新华日报》记者深入重点学校,发动一批积极分子作骨干,放手让他们在第一线活动,并通过积极分子骨干掌握运动。
 
    重庆抗暴运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激烈的斗争。
 
第一个阶段:酝酿发动
 
    美军暴行消息于1946年12月28日传到重庆。《新华日报》、《民主报》,《新民报》等最先披露,并连续报导平津宁沪各地学生抗暴动态。有些私营报社老板不敢刊载这类消息,但进步的编辑、记者却用自己出钱登广告的方法,公诸于世,从而造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闻声而起的首先是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女子师范学校(渝女师)、文德女中等女子学校和各学校的女同学,她们奔走呼号,串联发动,男同学继起响应,各校纷纷集会,发表宣言,抗议美军暴行。他们同声高呼:“谁无父母,谁无姊妹?怎能坐视自己的同胞被蹂躏?”悲愤激烈的情绪,弥漫于各校校园。
 
    1月3日,在重大成立了“重庆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简称“抗暴联”),并产生主席团,统一领导联合行动,“抗暴联”及其主席团中,进步力量占绝对优势。接着,“抗暴联”召集重庆大学、女师学院等31所大中学校代表开会,讨论全市罢课游行的问题。会上产生了激烈的“口号之争”。在这以前,省委根据当时运动的动态,研究了运动的口号,并通过《新华日报》记者和地下党员传达给“抗暴联”主席团中的积极分子。以窃据中央工校学生代表为首的少数反动分子,先是力图阻止这次罢课游行,后见众怒难犯,乃改变手法,或软化斗争,或转移目标,制造混乱。他们先提出用“反对美军的不法行为”代替“抗议美军暴行”的口号,这是国民党反动当局和胡适之流把美军暴行说成是一个“法律问题”的翻版。在遭到驳斥后,他们又提出用“一切外国军队从中国撤退”代替“美军从中国滚出去”的总口号,意在指当时东北的苏联驻军,转移斗争方向。再次遭到失败后,他们摇身一变以“左”的面目出现,提出“解散伪国大”,甚至在下面散布,要乘游行之机,捣毁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和《扫荡报》,企图嫁祸于人,为反动当局大肆镇压制造借口。他们的阴谋仍然被识破,为绝大多数所反对。最后通过决议,从3日到7日举行全市总罢课,6日举行示威大游行,抗议美军暴行。
 
    这次“口号”之争的结果,反映出重庆学运水平的提高和学运骨干的成长,与一年以前国民党尚能煽起反苏游行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阶段:罢课游行
 
    “抗暴联”成立后,许多学校陆续申请参加,阵线不断扩大。1月3日开始,大多数学校宣布罢课,1月6日参加游行的有63个学校,1万5千余人,分别占全市大中学校和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和二分之一以上。清晨,游行队伍分别在两路口、南区公园和求精中学集中,而后汇合。先到两路口美国新闻处刷标语、贴漫画,再到中山二路美国领事馆提交抗议书,最后到林森路“重庆行辕”请愿。沿途高呼“美国佬从中国滚出去,”高唱:“同胞被屠杀,姊妹被强奸,我们再也不能忍受,我们再也不能忍受”!游行前,“抗暴联”发布了《告全国同学书》等九项宣言。到“行辕”请愿时,提出了美军退出中国,严惩凶手,赔偿受害人损失等三项要求。“行辕”参谋长肖毅肃、秘书长刘寿朋竭力推委敷衍,但也不得不表示“同情”,承认同学们的要求是正义的。
 
    整个游行过程组织严密,秩序井然,气氛悲壮,防止了敌人制造事端,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同情。许多市民为游行队伍端茶送水,殷情慰问。一家糖果店的店主当场捐出五十箱饼干,送给游行队伍食用。充分表现了山城人民同仇敌忾之情。
 
    在抗暴队伍游行之前,中央工校的少数反动分子也纠集了一批人,抢先演出了一出闹剧,他们叫喊“一切外国军队从中国撤出去!”“反对阴谋分子混入我们行列作政治活动!”等等,招摇过市。但是他们的“队伍”不过寥寥两三百人。大队伍对之未予理采,群众也嗤之以鼻。人心的背向,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三阶段:深入宣传
 
    1月6日的游行使重庆的“抗暴”斗争达到高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省委引导把运动推向深入。不久,国民党当局卑躬屈膝,把罪犯皮尔逊交给美军自己处理,因而更加引起人们的愤怒。重庆“抗暴联”宣布决不承认美军事法庭的的判决,要求把罪犯交给中国人民处理。并决定从1月28日至2月4日为“抗暴宣传周”,扩大抗暴宣传。“抗暴联”组织宣传总队,各地区学校也组成宣传队,采取各种形式在街头巷尾广泛揭露美军暴行和美蒋勾结的行径。宣传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学们恋战不舍,继续开展街头宣传。国民党反动派在惊恐之余,派出特务、流氓于2月5日在江北城围殴宣传队,打伤学生20余人;2月8日,又在市中区打伤宣传队员十余人。2月5日事件发生后,重大、女师院等23所学校再次宣布罢课,并于2月7日举行游行,到伪市府请愿,抗议特务暴行。伪市府被迫表示要缉拿凶手,追究主使者,保障学生安全,伪市府秘书长并在请愿书上签了字。(当然只是敷衍,第二天就又发生2月8日事件。)
 
    省委为了避免再造成损失,引导学生复课,停止上街宣传,把活动转向校内,特别着重加强对运动中涌现的积极分子的教育,组成各校的核心力量。以抗暴为中心的这一阶段斗争到此基本告一段落。
 
    “抗暴”运动在重庆是成功的一战。它和全国的学生运动汇合成一股巨流,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着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终于在不久以后逼使美军全部撤出了中国。通过运动,进一步唤起了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的觉醒,并锻炼成长了一批积极分子,为发展党的组织和党的地下外围学生组织作了干部准备。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抗暴运动后不久,国民党彻底堵死国内和平的大门,限令我党在国统区的公开机构撤走,2月28日悍然查封了我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3月初省委和《新华日报》全体同志撤回延安。接着国民党军队攻占了延安。在这种情况下,由宁沪平津首先发动,在全国再一次掀起了波涛壮阔的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亦即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毛泽东同志在《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一文中指出,这场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已成为国内的第二条战线。5月20日,同一天国民党军警特务分别在南京和天津打伤了示威游行的学生,制造了“五·二○”血案。重庆学生奋起声援,在重庆揭开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斗争的序幕。在“抗暴联”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市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联合委员会”。重大、女师院等校于5月24日开始罢课,并决定响应华北学生提出的“六·二”全国一致罢课的号召,准备于6月2日举行全市学生总罢课和游行示威。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一个所谓《共产党地下斗争纲领》的阴谋,布置了一个全国性大逮捕。这次逮捕在重庆是6月1日深夜至6月2日凌晨进行,被捕的有各校学生100多人,此外还有新闻界、教育界、文化界、出版界、工商界进步人土,总计270余人。他们大都是在抗暴运动和其他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后经各方大力营救,大都陆续释放,3个地下党员解放前夕牺牲于渣滓洞集中营。)“六·一”大逮捕使得重庆方兴未艾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被镇压下去,未能发展成高潮。
 
    “六·一”大逮捕后,全市白色恐怖加剧,党所领导的革命学生运动和骨干分子转入地下。7月,中共重庆市委决定建立全市性的党的地下外围青年组织“六·一”社(以纪念“六·一”大逮捕事件得名),发展大批学运骨干入社。“六·一”社在以后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农村去,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194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一历史的转折点,即由防御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战争主要地区已从解放区转入到原国统区进行。中共中央要求国统区的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准备和发动农村武装斗争,开辟农村游击根据地,以配合解放战争。
 
    1947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的决定,成立了中共川东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川东临委),统一领导川东和重庆地区党组织。上级给川东党的任务是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城市支援农村,发动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游击根据地。同时,重庆的白色恐怖严重,环境恶劣,公开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川东临委决定从重庆抽调一批党员干部和学生骨干到农村,加强农村工作,发动游击战争。
 
    重庆学生运动有着到农村与农民运动结合的光荣传统,如前所述,1944年冬,南方局曾组织一批学生骨干到农村开辟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又曾组织一批学生骨干分别到中原解放区和就地下乡。他们在农村已经扎下了根,奠定了发展武装斗争的基础。这一批下乡的目的更明确,发动武装斗争;去的地区更广阔,包括上川东的达县、梁山、大竹、邻水,华蓥山地区的广安、合川、岳池、武胜、渠县,下川东的奉节、巫山、巫溪、云阳、开县,以及涪陵、丰都、石柱、忠县、武隆、长寿,和贵州的黔北地区等地。在重庆的发动工作是秘密地、个别地进行的,当时不可能形成公开的群众运动,但在革命力量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计有重大、社大、育才、市一中、蜀都、民建等校一百多名同志先后奔赴农村。基本都是共产党员、六一社员和学运积极分子。他们在农村与当地同志相结合,从发动农民开展“三抗”  (抗丁、抗租、抗税)入手,发动武装斗争,他们在斗争中发挥了作用,经受了锻炼,许多人在农村入了党。
 
    上下川东的武装斗争于1947年冬至1948年春夏相继公开打响。先后发动了奉大巫起义、梁达大起义、华蓥山起义。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这三次起义很快都失败了。一部份同志被捕或牺牲,大部份骨干力量保存下来,就地或转移地区继续斗争。川鄂边的石柱地区和贵州黔北地区武装采取小型武工队的形式,不打旗号,避实就虚,自卫为主,一直坚持到1949年底解放大军进军西南时,为配合当地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上下川东的三次武装起义虽然都遭到失败,蒙受了损失,但仍有其历史意义。它牵制了一定数量的敌人兵力,使其不能调往前线与解放军作战;发展了农村工作,为这些地区的迎接解放,配合接管工作创造了条件;锻炼成长了一批骨干,在以后的斗争中,特别是1948年夏重庆党组织遭到大破坏后,参加起义的一部份同志在失败后撤回重庆,在恢复重庆党组织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批骨干力量“上山下乡”,与农民运动结合,参加武装斗争,这是重庆学运史上光荣的一页。
 
旧中国学运的压轴一幕——重庆“四·二一”运动
    1949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消灭殆尽,解放军渡江在即,全国已处于全面胜利的前夜,头号战犯蒋介石被迫求和,退居幕后,把李宗仁推上前台,搞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这时,国民党在前线战无不败,溃不成军,而在它的后方,在它暂时还统治的区域则竭泽而渔,极力搜刮,滥发钞票,使得物价飞腾,一日千里,不可收拾。在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中,首当其冲,受害最深的是靠工资维持生活的公教人员和公费学生。当时,重庆一个大学教授月薪所值只合银元3.2元(而国民党一个士兵月饷发银元8元,上将120元);公立中学的教师,月薪只合银元五、六角,买米不足二斗;小学教师月薪只够买十几挑自来水;有的公立学校的学生公费每天只够吃两顿稀饭,都已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就在这种背景下,在已大大缩小了的国统区,从上海开始,暴发了一次学校师生反饥饿、争温饱、争生存的斗争。这一次斗争,以在重庆发展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斗争最激烈,成为旧中国大规模学生运动的最后一台“压轴戏”。因以预定在1949年4月21日举行的全市大游行为高潮,为标志,故习惯称之为“四·二一”学生运动。
 
    1948年夏,由于地下市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变,加之上下川东武装起义的失败,重庆和川东地区的党组织和党的青年外围组织“六一社”遭到一次严重破坏。经过清理、恢复,到1948年底,川东地区的党组织又重新建立起来。根据上海局的指示,成立了川东特委,并在“六一社”的基础上再次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新青”)。同时,在大破坏后,川康党组织先后派几批干部到重庆,发展党的组织,并也在学校和青年系统中建立和发展了外围核心组织“民主青年联合会”(“民青”)和“民主青年协进会”(“民协”)。“四·二一”运动便是在川东、川康两个系统的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新青、民青、民协为骨干开展起来的。但这时两个系统的组织,在工作上方向一致,互相配合,而在组织上还未打通关系,分别平行开展活动。
 
    “四·二一”运动,自2月下旬开始,从教师到学生,从生活到政治,从分散到联合,从校内到社会,一浪高过一浪地迅猛向前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从2月下旬中工、重大罢教开始,到3月中旬(“3.17”游行前),是为运动的第一阶段,即发动尊师运动的阶段。主要特点是:教师当先,学生配合,广泛发动;逐步走向联合;斗争口号着重是生活性质的。
 
    2月初,上海大中学校教师为物价飞涨,工资低微,生活艰难,举行罢课请愿,向国民党当局进行斗争,影响随之扩大到国统区各大城市。
 
    在重庆,2月22日,中央工校教授罢教三天,要求增加薪金,维持最低生活,求得温饱;学生发动尊师运动,组织募捐,支援教师。24日,重大教师—致通过罢教三天,学生也同时宣布罢课,要求增加教师薪金,增加学生公费,宣告“师生一致,团结无间,守望相助。”3月6日,女师学院教师罢教,600学生上街义卖募捐。3月8日,国立三院校(重大、中工、女师院)成立“教授联合会”,再次宣布无限期罢教。3月9日,省立八院校(川教院、川东师范、渝女师、高工、高商、女职、重中、青木关中学)罢教、罢课。10日,市立七校(一中、二中、女中,市师、市商、市农、造纸职校)罢教、罢课,11日全市各公立小学全体教师宣布罢教。接着,正阳学院、乡建学院、相辉学院、南林学院、重华学院、蜀都中学、民建中学、南开中学、巴蜀中学等私立大中学校师生行动起采,开展“争配给”斗争。
 
    新学期开始以来,各学校的罢教、罢课斗争,此伏彼起,从无间断。许多学校校长站在教师、同学一边,支持他们的斗争;少数顽固分子禁止学生活动,甚至开除学生,但这种禁令立即被冲破,有的连校长本人也被赶跑。到3月中旬,伪市府的公务员、伪法院的“书记官”也因“没饭吃”而“集体请假”。这表明运动一开始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民党反动派已是人心丧尽。
第  1  2  3 
上一条:中美合作所“一一·二七”大屠杀(下)
下一条:对重庆大学三位革命青年的回忆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8 www.Liuguoz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113411号 |